十分钟明白IPA/DJ/Gimson/KK等音标

十分钟明白IPA/DJ/Gimson/KK等音标

前言

首先说的缩写,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直译是『被接受的发音』,即『标准发音』的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国际音标到底有多少个?为何还分IPA、DJ、Gimson、KK、EPD等音标?为何字典和课本都说自己的是最新版,可音标个数和字体又有微小差别?

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是汉字注音拉丁方案,统一的字母读音和简便的标音方法,简单易学,连台湾也在2009年摒弃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改用汉语拼音。可为何国际音标做不到有一个统一通用版本呢?而且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版本出现。

也许花十分钟阅读本文,可以给你部分解惑。

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资料(自费下载自中国知网www.cnki.net),同时也对比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应该说可信度比较高。如有出错,恳请勘正。
①《英语发音词典》面面观–王嘉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②从四个标音符号的变动来认识A.C.Gimson的语音体系–殷志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11期
③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语音体系问题–张凤桐《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④从琼斯《英语发音词典》1-14版看RP发展变化的趋向–许天福《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3期
⑤论英语音标系统的更新及RP的渐变–梁汉平《怀化学院院报》2006年1月第25卷第1期

另外为了方便描述,一些音标字体在论坛上会显示为乱码,所以约定如下图:

Picture1.jpg

音标的含义

音标是记录语音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而一个音标并不只表示一个音素(双元音就是由2个音素组成的)。

何为音素

音素,即音位(phoneme)。音素是人类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声音单位,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一般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对音素的分析,一般是根据发音动作来描写的。如[m]的发音动作是:上唇和下唇闭拢,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冲出发音。用语音学术语来说,就是双唇鼻音。一个发音动作形成一个音素。如[ma]包含[m][a]两个发音动作,是两个音素。

注意:汉语声调不是音节的组成部分【见《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1页】,故声调不是音素。

何为音节

音节是构成语音序列的单位,也是语音中最自然和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元音音素可以构成音节,辅音音素不响亮,不能构成音节。但英语辅音音素中有 4 个辅音[m],[n],[ng],[l]是响音,它们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它们构成的音节往往出现在词尾,一般是非重读音节。
元音音素是构成音节的主体,辅音是音节的分界线。例如:单词water就是由“wa”(/w反c/)和“ter”(/t反e/)两个音节构成的。

音标个数到底是44个还是48个?

应该说音标个数有44个或48个都对。{其他说音标个数有45,46,47,49,50,54,55,56,57个,这些都是中国学者根据《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自己取舍,不是主流。1}
{1根据原文个人理解。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语音体系问题–张凤桐《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传统语音学认为:英语有48个音素。一个音素对应一个音标,故共有48个(英语)国际音标。以Daniel Jones为代表。
现代语音学认为:英语有44个音素。因为现代语音学认为/tr/,/dr/, /ts/, /dz/ 这四个不是独立的音素,而是辅音连缀。以Alfred Charles Gimson为代表。
1967年第13版DJ音标共有48个音标,其中元音20个,辅音28个。
1977年第14版DJ音标共有44个音标,其中元音20个,辅音24个(相比第13版,主要是四个元音符号字形有微小改动,/i,反c,u,反e:/改为/I,D,花u,3:/,同时少了/tr/,/dr/, /ts/, /dz/四个浊辅音)。
KK音标共有44个音标,其中元音有20个,辅音有24 个。
{英语界对音位数目的分歧,往往是因为对/t∫,d3;tr,dr;ts,dz/这些辅音结合体的看法和处理不同。
判断它们是否是健全的音位体可根据以下两个方面: a作用(function), 看其能否和元音相拼构成音节; b分布(distribution),看其能否出现在词的三个位置: 词首(word initial)、词中(word medial)和词尾(word final)。
/t∫/,/d3/作为塞擦音很少有异议;/ts,dz/作为复辅音的理由比较充分,因为它们只能出现在词尾、元音之后,而不能出现在元音之前与元音相拼; /tr,dr/并不具备真正塞擦音的资格,因为它们只能出现在词首、元音之前,而不能出现在词尾和元音之后。
A.C.Gimson普通发音标准采用44音位学说,取消两对塞擦音/tr/,/dr/和/ts/,/dz/,将辅音音位减至24个,使得辅音标音更加音位化, 也更符合英语的语音规范。2}
{2 从四个标音符号的变动来认识A.C.Gimson的语音体系–殷志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11期}

关于音标的一些问题

到底是否需要学习音标呢?为何有人呼吁废除音标?

音标是学习外语的桥梁。我们没有人家母语者天然的语感,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对比反切法,应该给汉语拼音32个赞。如果没有拼音的存在,中国那么多方言,你确定听到的是普通话而非广东煲冬瓜?
至于有人呼吁废除音标,那是因为音标系统的不统一,导致无所适从,群雄乱舞。音标确实急需有秦始皇这样魄力的人物,书同文,车同轨。

如何学习音标?

首先对各种音标并存的来历有所了解,然后择一习之,有空再对比其他类型音标的具体区别,更多的还是要听原声带的读法,音标只是辅助我们更好的记忆。
因国内IPA音标先入为主,个人建议学习1977年第14版DJ音标。

英语音标是不是就是国际音标?

不是!英语音标 是根据 广义国际音标(IPA音标)制定的。
但请注意英语国际音标是记录英国英语语音用的,在不至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一般简称国际音标(即狭义的国际音标)。

我国以前中学和大学常用的英语音标是哪个体系的?

{我国以前学校课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采用的是EPD 第13 版(1967)的音标。
后来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1989),陈永培主编的《实用英语学习词典》(1997),外研社新版的《新概念英语》(1997),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002),人教社出版的初高中英语新教材都使用了EPD第14版音标(1977)。3}
{3论英语音标系统的更新及RP的渐变–梁汉平《怀化学院院报》2006年1月第25卷第1期}
如1998年1月刘锐诚主编的《学生实用英语高考必备》,ISBN 7-5006-2779-3/G·772,用的音标是1967年DJ音标第13版(共有48个音标,其中元音20个,辅音28个)。

广义和狭义的国际音标

我们所说的国际音标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国际音标并不是指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见到的音标,而是指IPA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即(广义)国际音标,有一百多个符号。
狭义上的国际音标就是指英语国际音标,更狭义的是指DJ音标。由于它用来标注英语的发音,一般都把它叫做英语国际音标,后来在国内干脆简称国际音标。
DJ音标和KK音标都是从(广义)国际音标中修改变形来的。(广义)国际音标,是设计来标注国际各种语言的发音的,很多语言学家把(广义)国际音标做局部修改以标记他们所研究的语言,所以国际音标也有很多种。
现今英语出版物基本上采用两个音标体系来标注单词的发音:美式英语的出版物用K.K.音标,英式英语的出版物用DJ音标。
中国人目前主要学习的是美国英语发音,各种教材的配音磁带几乎全是由美国人来配音,但书中使用的音标符号却是用来标注英音的国际音标,这样书上的国际音标就成了一套“仅供参考”的音标,而无法成为可以信赖的准确音标。

严式音标 和 宽式音标

严式音标(narrow transcription,标示音素用),用方括号[]表示。主要是语言学家用来进行音素的对比和研究。
它也叫窄式音标,就是出现什么音素就记录什么音素,有什么伴随现象就记录什么伴随现象。无论什么音素和什么伴随现象都不放过,也就是最忠实、最细致的记录语音的原貌。
所以,严式标音又称为“音素标音”。例如,现代汉语中,较低的舌面元音可归纳为一个音位/a/,若用严式标音,则必须分别标为[反3]、[A]、[a]、[ɑ]、[双e]等。它的特点就是,对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实际存在的每一个音素(不论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音位),都用特定的音标加以标记。因此,严式标音使用的音标很多,对语音的刻画描写很细致,大多是在调查第一手材料时使用,在其它场合只是间或使用。

宽式音标(broad transcription,标示音位用),用左斜线//表示。主要是一般人用于语言的学习。
它是在严式标音的基础上,整理出一种语音的音位系统,然后按音位来标记语音,也就是只记音位,不记音位变体及其它非本质的伴随现象。因此,宽式标音又称为“音位标音”。例如,现代汉语中,舌面低元音有[反3]、[A]、[a]、[ɑ]等多个,用宽式标音只用/a/就可以了。用宽式标音,可以把音标数目限制在有限范围之内,因而能把一种语言或方言的音系反映得简明清晰。

音标的种类

IPA音标(即广义的国际音标),英式英语音标(即狭义的国际音标,英语国际音标,DJ音标又叫Jones音标),美式英语音标(即KK音标),AHD音标(即美国传统词典音标,韦氏音标是其中一种)等。

IPA音标(其他音标都是由它变形而来)

IPA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即(广义)国际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
国际音标最早是在1886年,由法国语言学家保尔巴西(Paul Édouard Passy,1859-1940)所带领的一群英国和法国语言教师基于教学与研究上的需要开发出来的,于 1888年公布。最早的国际音标是根据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制订的的罗马字母。后经多次修改,现通行的是2005年修订的方案。
直到2007年,国际音标共有107个单独字母,以及56个变音符号和超音段成分。国际语音协会偶尔会增删一些符号,或者修正某些符号。

DJ音标(又名Jones音标),即指代英语国际音标

DJ音标(作者 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 1881.09.12-1967.12.04)--英式音标(目前共48个,20个元音,28个辅音)
在某种程度上DJ音标成了英国英语发音代名词。但应注意的是,DJ音标虽然有名,但不意味着每本通用词典都采用了他的标法,各个语音学家和词典的编著者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出版着自己的版本,有的以EFL(英语作为外语)为主要目标市场和出发点,有的立足于记录本族语的变化。因此DJ音标只是众多流派中的一派,大概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的少林一派——带头大哥吧。

DJ音标有以下的不同版本:
(a)英语国际音标(旧版)(即1917年第1版到1967年的第13版DJ音标)
英语国际音标是记录英国英语语音用的,在不至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一般简称国际音标。
《牛津词典》和一些其他文献中叫Jones音标。它与IPA国际音标的读音和书写略有不同。
这是指1967年的第13版及以前版本的音标,由于存在一些问题,被后来的新版音标所取代,现在这种音标的词典基本上买不到了。
{60年代由许国璋主编的《英语》使用的就是《英语发音词典》第12 版的音标体系。当时我国出版的各种英语词典、课本、读物都使用这套音标。
Gimson 修订的第13版沿用了第12 版的音标体系,但根据英语语音的变化,将ou 改为“eu”(注意:e上下颠倒)。许国璋的《英语》及我国其他课本不久也做了相应的修改。4}
{4 《英语发音词典》面面观–王嘉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b)英语国际音标(中版)(即1977年第14版DJ音标)
指1977年的第14版英语国际音标。它解决了13版音标中存在的问题。此版音标共记录音素44个,其中元音20个,辅音24个。《新英汉词典》2000年版和目前部分中学课本中仍在使用这种音标。
(c)英语国际音标(新版)(即1997年第15版DJ音标)
【指1997年的第15版英语国际音标,此版音标对英语的读音进行了更细致的标注。增加了4个弱元音和一个辅音。此版音标共记录音素49个,其中元音24个,辅音25个。1997年以后出版的《牛津词典》、《朗文词典》、《柯林斯词典》、《麦克米兰词典》等著名英语词典都采用了这一版音标,我国的一些词典出版社也采用了这种音标。一些教材如《新概念英语》等也采用了这种音标。英国的语音教学目前使用的都是这版音标。目前销售的各种词典中,使用此音标的占95%以上。】【以上说的15版有49个音标,表示没看到文献出处,存疑问】
{2003 年,《英语发音词典􀀁》第16 版在英国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5、16 两版的主要修订者Peter Roach(1943- )是英国Reading 大学的语音学教授,2003 年成为该校荣誉退休教授。5}
{5 《英语发音词典》面面观–王嘉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KK音标

KK音标(作者Kenyon & Knott)--美式音标(共44个,20个元音,24个辅音)
KK音标,是《美式英语发音辞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所使用的音标。此本辞典在1944年首次出版,两位作者John Samuel Kenyon及Thomas A. Knott的姓皆以K为开头,所以此辞典所使用的音标一般称为KK音标。KK音标的主要用途之一是教导母语非英语者学会美式英语的发音,现今在台湾等地被广为采用。目前KK音标符号共计有44个,其中辅音有24个,元音有20 个。
KK音标是一种美式英语发音的音素音标,它所使用的符号大部分与IPA(国际音标)相符。因为它是宽式音标,”toe”的长o双元音只以一个[o]表示,而不是[o花u],”may”的长e双元音只以一个[e]表示,而不是[eɪ]。
KK音标和IPA有一些违背之处,大多是为了印刷方便:
①符号取代IPA的[花u],这是foot的元音和mouth的双元音的后半部分。
②“回尾g” 取代IPA的“开尾g” 。
③符号[r]取代IPA的[倒写r(即r逆时针旋转180度)],这表示的是美式英语的齿龈近音。
④重音与次重音记号稍微向中间倾斜,不是垂直的。即写成像\和/,而不是|和|。
⑤冒号[:]取代IPA的长音记号[ː],但KK通常不标出长音。
⑥外来语中用加横杠的g(ǥ)代替IPA的[ɣ],即浊软颚擦音。

AHD音标

AHD音标是《美国传统英语词典》(AHD,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使用的音标,其特点一是全美音,二是简单易用。
1969年发行第一版。1978年的第二版是以美国布朗大学收集的语料库作为蓝本。1992年发行的第三版是根据《美国传统大学词典》来校对。这部词典的独特之处是除了编辑部,还有由专家组成的“用法小组”,对用法有分歧的词语作讨论。目前为止的最新版是2000年的第四版。
文曲星和卡西欧等电子词典中收录有版权的英英、英汉双解《美国传统英语词典》。韦式字典等,也多采用类似的音标系统。AHD音标在金山词霸的美国传统词典中可见。
美国传统词典的标音方法属于重拼法(Respelling),即,照一个字的念法把该字重新拼成一般常见易读的拼法。这种标音法常见于英美的母语辞典,会因辞典而异。如今,为了方便交流,越来越多的英国母语辞典也改用国际音标,而美国辞典则大都停留在使用各自的重拼法来注音。

EPD音标,DJ音标,Gimson音标的区别与联系

三者可以说都是同个意思,指Daniel Jones于1917年根据IPA编了一本《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中所用的音标。他所编的《英语发音词典》代表了被称为 “Received Pronunciation”(RP)(标准读音)的读音,这在受过教育的英国人尤其是南部英格兰人中通用。
① EPD是《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的简称,作者是Daniel Jones。这本词典里面所用的音标称为EPD音标。EPD音标包含DJ音标和Gimson音标。
{第一版1917年,第十版1949年,第十一版1956年,第十二版1963年,第十三版1967年,第十四版1977年 6},第十五版1997年(由Peter Roach 和James Hartman 修订),第十六版2003年(由Peter Roach修订),第十七版2006年。
{6 从琼斯《英语发音词典》1-14版看RP发展变化的趋向–许天福《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3期}
{《英语发音词典》主要用于查英语单词的发音。它与一般词典不同之处在于, 一般词典中的每个词项都有单词拼法、发音、意义、词性,有的还有词组、词的搭配以及词的用法等,但《英语发音词典》每个词项只有词的拼写形式和发音。
一个词如果分属两个或更多词类,而发音不同,则标出词类,如export 作名词和动词时的发音不同, 就会标出其词类和其相应发音,但如果一个词词类单一,则不标词类,如dog,expect 等都不标词类。一个词即使可以作两类或更多类的词,但如发音一样,也不标词类,如last 既可作动词(持续),也可作形容词(最后的),还可作名词(鞋楦)和副词(最后),但作各类词时,发音都一样, 因此也不标词类。
该词典的另一特色是它收入了大量英美和外国人名、地名和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和地名。有些人名、地名在不同场合发音不一样,也一一标出。有的两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念时和在合成词或词组中重音位置不一样,该词典也逐个做了说明。7}
{7 《英语发音词典》面面观–王嘉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从以上可以得出,EPD每个版本的修订,不一定会修改词典中所用的音标体系,更多是加入新的单词和发音,或调整单词的发音。所以不同版本EPD音标可能是一样的。
② DJ音标,又名Jones音标。
因作者Daniel Jones编写的词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被奉为经典,为了纪念和区别,用作者名字的缩写来指代该词典中所用的音标。
③ Gimson音标,严格说是指1977年第14版《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中所用的音标。
{1917年第1版《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至第1963年12版是Daniel Jones(1881.09.12-1967.12.04)亲自修订。
1967 年Daniel Jones的学生Alfred Charles Gimson (1917.07.07-1985.04.22阿尔费雷德·查尔斯·吉姆森))修订的第13版沿用了第12 版的音标体系,但根据英语语音的变化,将ou 改为“反eu”。
1977年Gimson 修订的第14 版EPD在元音音标符号方面做了较多的改动, 辅音符号没有变化。8}
{8《英语发音词典》面面观–王嘉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所以严格说从1977年第14版至现今2003年第16版EPD中所用的音标,我们可以称之为Gimson音标。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EPD音标包含了DJ音标和Gimson音标,后面两者只是为了更加详细区分不同时期EPD词典中所用的音标体系。但因为Daniel Jones太有名了,很多词典还是将EPD所用的音标称为DJ音标。

EPD中第13版和第14版DJ音标的区别

总的来说,相比第13版,主要是四个元音符号字形有微小改动,/i,反c,u,反e:/改为/I,D,花u,3:/,同时少了/tr/,/dr/, /ts/, /dz/四个浊辅音。

Xnip2018-12-23_15-35-41.jpg

{下面详细分析EPD中第13版和第14版中音标的不同之处:
① 12 个单元音中, EPD 第13 版中有四对元音(I、i:;反c、反c:;u、u:;反e、反e:)以长音符号(:)相区别,而在EPD 第14 版中,这四对元音不仅有长音符号的区别,而且符号本身也不同,每一对既有音长的不同,也有音质的不同。
第12 版和第13版只标出每对音长的不同,而用元音四边形图上位置的不同告诉词典的使用者它们的音质也不同,读者往往只注意到它们音长的不同,而忽略了音质的区别。使用不同的符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这四对元音不仅音长不同,而且音质也有区别。

② 8个双元音中,EPD 第13 版中的i,u,反3,在第14 版中分别改为I,花u,e。
EPD 第14 版于1977 年出版后, 其音标体系很快就被英国出版的一些重要词典所采纳,如最具权威性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原有一套自己的标音系统,但1989年的第2 版已采用了EPD 第14版的体系; 另一部很有影响的词典《牛津简明英语词典》(Concise Oxf 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简称COD)1990 年第8 版也采用了这一标音体系; 此外,在我国流行甚广的《牛津高级英语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简称ALD)在1980年第3 版第11 次印刷时采用了EPD 第14 版的体系,并在第4 版中继续沿用。
EPD 第14 版的音标体系在我国亦开始使用。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1989年)就采用了这个体系,此外还有外研社新版的《新概念英语》(1997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等。但EPD 第13 版的音标体系仍在一些地方沿用,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表修订工作组2000 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就仍沿用EPD第13版的音标体系。这样,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两种音标体系并存的局面。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混乱,使学生莫衷一是,似应尽早统一。9}
{9 《英语发音词典》面面观–王嘉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11卷第2期}
{ EPD第14版,十二个单元音的音值或舌位可以在基本元音舌位图上标明。十四版以“区”(accepted area)代替“点”(dot),即舌位最高点,打破了以前舌位图上只标出发元音舌位最高点的做法,用一个区域来标明每个发音所允许的变化范围。这一做法比较科学,实际上表明了RP含义的广化。
十四版比十三版多了四个非罗马字体/I,D,花u,3:/。人们可能会问是否有必要增加这四个不熟悉的严式音标。吉姆森认为琼斯前十三版中,只有一对元音cart,cat能标出音长和音质的区分,而其他四对元音/i:-i/,/反c:-反c/,/u:-u/,/反e:-反e/只有音长的区别而没有音质的区别。因此他增加了四个非罗马字体/I,D,花u,3:/来表达音长和音质的区分。
音位符号/ / (Phonemic sign)代替以前语音音标符号[ ] (phonetic sign)。这个符号可以把音标与普通拚写区分开来。/ /表示音位的或宽式音标语音符号, 而[ ] 是用来描写或记载音位的变体。10}
{10 从琼斯《英语发音词典》1-14版看RP发展变化的趋向–许天福《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3期}

Xnip2018-12-23_15-38-03.jpg

{ Gimson通过改变单词的元音的长度和音质来检测受试者的反应和理解程度,所得到的结论是:音质比音长更为重要。任何需要显示音质重要性的标音,都应将音质区别置于首位,而不应以长音符号做为音质差别的象征。
英语单元音中成对的长、短音是中国学生不易发好的困难音。因为汉语PTH里韵母的长短不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也就是说没有音位区别。所以,中国学生对英语单元音的长短很不敏感,很不注意。而Jones EPD 1-13 版中长、短音的标音仅仅表现在有无长音符号[:]上,这就给我们学生一个误导:把有长音符号的音读短一点就是短元音;把没有长音符号的音读长一点就是长元音,忽视了长、短音音位、音质上的差别,在教学中引起一些麻烦和混淆。
就这四对长、短音来讲,它们的音位区别主要是通过舌面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唇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音的长短和肌肉的松紧来体现的,其中舌面的高低是主要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 )。以/i:,I/ 为例,发/i:/ 时,舌前的高度应在略低、略后于前合位置(front Close position ),双唇平展,舌与双唇肌肉均处于紧张状态;发/I / 时,舌身的一部分稍稍靠近中部,舌抬得略高于半合位置(close–midposition), 双唇平展,舌与双唇均处于松弛状态。/i:/ 和/I / 的主要区别在于:发/i:/ 时将舌位下降;发/I / 时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与此同时,双元音中作为起点音和终点音的/ i/ 也全部改为/ I/,如把/ ei, ai, 反ci,i反e/ 改为/ eI,aI,反cI,I反e/;双元音中作为起点音和终点音的/u / 改为/ 花u / ,如把/ au,反eu ,u反e/ 改为/ a花u,反e花u,花u反e/;把/反3反e/ 改为/ e反e/,减少了一个标音符号/反3/。
四个标音符号变动后, 应注意:虽然四个单元音/i ,反c, u ,反e:/ 已改为/I , D , 花u,3: / , 但它们的音位、音值并没有改变。11}
{从四个标音符号的变动来认识A.C.Gimson的语音体系–殷志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11期}

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语音体系问题——书摘(作者张凤桐)

作者 张凤桐《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中国英语标准发音(RP)教学由来已久
根据李良佑、张日升和刘犁所著《中国英语教学史》(1988)记载, 我国英语教学正式开始于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该校设置的第一个专业便是英语。1903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和《奏定大学堂章程》, 明文规定“英语必习, 兼习俄法德日之一”。章程正式提出大学设置外国文学专业。英国文学门中的声音学大概就是我们英语语音教学的源头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种教材, 在英语语音教学方面具广泛影响; 1956 年陈琳、杨树勋、王光宗编写的《大学英语课本》、1959 年葆青编写的《英语语音简明教程》和1962 年许国璋主编的《英语》, 都具有系统、简明等特点,遵循Jones 1956 年第4 版《英语语音》 和11版《英语发音词典》体系, 以国际音标宽式注音代替牛津音标或韦氏音标, 大体规范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语音教学, 为巩固和发展英国英语标准发音的教学成果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总的来说, 尽管1949 年前后在我国各大中学校任教的美国人或留美教授为数不少,但以Jones 英语标准发音RP 理论为准绳的我国英语语音教学体系, 从未受到过根本动摇。RP 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阐述最为清楚、教材使用最广、录音资料最丰富的占主流的语音体系。
当1962年Gimson 推出他的传世之作《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我们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7 年EPD 13 版问世时, 我国正值“文化革命”高潮, 使我们五年之间错过了两次机遇, 没有及时吸收英语语音学的最新成果。1977 年EPD 14 版后, 国家开始改革开放, 宽松的政治气氛和急切的社会需求, 唤起了英语教师语音研究的热情。从1983 年至1985 年, 仅三年时间, 便有劳允栋(1983)、张冠林(1983)、邹世诚(1983)、周考成(1984)、许天福(1985)、方淑珍(1985)、何善芬(1985)等RP 教材出版发行。当时大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参考资料, 也没有相当的理论准备, 难以在短期内吸收概括上述一些英语语音学的最新发展倾向, 就是陈琳、葆青、许国璋这些知名专家也未能解除Jones保守体系的束缚。
下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国内使用RP 音位数目的初步统计, 也许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认识我国英语教学中语音体系的繁杂情况。
44 音位体系使用者: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1984)、方淑珍(1985)、陆谷孙(1989)、刘正仪(1990)。
45 音位体系使用者: 郑易里(1959)、谢大任(1963)、张其春、蔡文萦(1963)、葆青(1973、1988)、教育部师范教育司(1984b)、周考成(1984、1990)、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词典编辑室(1990)、蔡文萦、赵琏等(1994)。
46 音位体系使用者: 许天福(1985、1986)、张凤桐(1996)。
47 音位体系使用者: 陈琳、杨树勋、王光宗(1956)。
48 音位体系使用者: 董亚芬(1961)、许国璋(1962)、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教研室(1973)、杜秉正等(1978)、陈琳(1980), 大连海运学院英语教研室(1981)、复旦大学(1982)、唐钧、王美芳(1982)、张冠林(1983)、何善芬(1985)、胡文仲(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编辑室(1993)、许国璋(1993)。
49、50、54、55、56、57 音位体系使用者分别是: 秦秀白(1983)、蔡冬生(196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制订组(1989)、劳允栋(1983)、邓君敏(1986)和邹世诚(1983)。}
{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语音体系问题–张凤桐《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

扫码在手机查看
iPhone请用自带相机扫
安卓用UC/QQ浏览器扫

十分钟明白IPA/DJ/Gimson/KK等音标